#

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行业资讯

2022年11月14日
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背景和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正处在金融危机后的深刻变革和调整阶段,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生代技术交流碰撞日益频繁,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将目光重新投向制造业,中国在面对国内外压力下选择发展智能制造这一新兴产业,是完成工业转型升级,助推工业化信息化高层次深度融合的一条最理性发展道路。工业机器人大规模代替传统劳动力进行生产活动是大势所趋。


一、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背景和现状

(一)多层原因推动2014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发展

        工业机器人稳步发展的原因,不仅在于劳动力成本问题,也在于高端精密智能化制造方式的内在要求,同时还背负着将人类从繁重、危险、重复性劳动中解放出来的使命。近年来世界工业机器人安装量快速增长,其原因一方面是发达国家吸取全球金融危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教训,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另一方面则是得益于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的高速增长。


(二)以汽车为代表的众多领域推动中国工业机器人发展

        随着我国工厂自动化的发展,工业机器人在其他工业行业中也将得到快速发展,如电子、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金属制品等领域。

        工业机器人作为高科技装备,无论在推动国防军事、智能制造、资源开发,还是在培育发展未来机器人产业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一些新兴的中低端市场也迅速扩大,如工程机械领域,某些过去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如石化、粮食、建材、化肥、饲料等领域市场需求也迅速发展起来。近年来,通过拓展下游应用服务,开拓传统市场接纳新兴生产方式,家电、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是机器人未来应用的主战场。在一般工业应用的新领域,如光伏产业、动力制造业,包括酒类、饮料、乳业、糖等在内的食品工业,以及化纤、玻璃打磨、冶金浇铸、医药等行业,都有工业机器人的应用空间。


二、中国工业机器人结构预测

(一)政策、市场和经济新常态等因素显著影响产业结构

        预计未来至少在10到20年内,工业机器人的市场潜力和产业规模都将持续增长。促进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很多,一是中国工业结构升级加快步伐,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科技部先后从工业机器人高附加关键功能部件进行部署,工信部重点扶持以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制造等;二是提升批量产品质量均一性和生产效率。今后企业将对生产线提出更多的柔性和敏捷性要求,而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正好可以满足;三是我国工业机器人理论研究积累深厚,装备生产初具规模。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一些具有竞争力的工业机器人研究机构和企业,已基本掌握了机器人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硬件和设计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等,开发出了一系列高技术含量的产品及零部件;四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目前已覆盖到工程机械、轨道交通、低压电器、电力、IC装备、军工、烟草、金融、医药、冶金及印刷出版等众多行业,发展潜力无限;五是中国人口红利不在影响企业生产方式的转变。中国工业经济增速放缓,新型工业化道路大趋势逐渐清晰,原先廉价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产品制造要求逐渐提高,若继续坚持走原先的粗犷型发展道路已经越来越不划算了;六是工业机器人的历史使命。工业机器人可实现人所不及或精密可靠产品生产的要求,完成“超越人”使命,可应用于对人类存在较大风险的危险、恶劣环境中,完成“代替人”使命,可将人类从简单、重复、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促使人类从事更高级脑力劳动的工作,完成“解放人”的最终使命。


(二)华东、华南区域将引领应用,汽车、电子领域继续保持优势地位

        短期来看,由于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大方针不断被落实,工业机器人的安装量将保持一个稳定的增长,并借助其在汽车领域中的良好应用逐步拓展到其他行业。预计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产量将增长到15140台,2017年达23620台。从区域结构变化趋势来看,预计2015-2017年,华东与华南区域应用工业机器人数量仍占据较高比例,而东北、华北区域占比将逐渐增高。

        从行业结构变化趋势来看,预计2015-2017年,汽车、电子工业仍是国内工业机器人主要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在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等领域的占比将增加。


  • 上一页:
  • 下一条: